
新型石墨趕酸儀原理與操作步驟分享【優云譜】←點擊前方鏈接進行詳細了解
在實驗分析與樣品預處理中,酸處理是影響檢測準確性的重要環節。尤其在食品、藥品、環保、化工等行業中,樣品的消解與趕酸質量直接決定后續分析結果的可靠性。新型石墨趕酸儀以其精準控溫、升溫快速、操作簡便的特點,成為實驗室樣品前處理的重要設備。本文將從工作原理與操作步驟兩方面,對新型石墨趕酸儀進行科普解析。

一、石墨趕酸儀的工作原理
新型石墨趕酸儀主要利用高純石墨加熱體提供均勻穩定的熱源,通過紅外輻射實現樣品中酸液的加熱蒸發,從而達到趕酸、濃縮或去除殘酸的目的。
設備內部采用石英加熱管紅外傳遞加熱方式,熱傳導效率高,溫度均勻性好。石墨塊經特氟龍涂層處理,具備優異的耐腐蝕性,可長時間承受酸蒸氣環境。其核心控制系統采用PID控溫技術,可實現精度±1℃的恒溫控制,并支持1~5段分段升溫程序,使得不同類型樣品均能在適宜溫度曲線下處理,避免樣品飛濺或損失。
與傳統金屬加熱或電熱板相比,石墨趕酸儀的熱均勻性更佳,溫差更小,有助于保證樣品處理結果的一致性。此外,其操作界面采用5寸彩色觸控屏與安卓系統,能夠直觀顯示溫度、時間及加熱狀態,便于用戶實時監控。
二、石墨趕酸儀的操作步驟
樣品準備
將經微波消解或預處理后的樣品轉移至消解管或趕酸試管中,確保液面不超過容器的安全高度。
儀器設定
打開石墨趕酸儀電源,通過觸控界面設置加熱模式、目標溫度及保溫時間。若樣品含有高濃度酸,可采用分段升溫程序,以降低起泡或噴濺風險。
加熱趕酸
啟動加熱程序,儀器將自動按設定溫度曲線升溫。石墨加熱體提供穩定熱量,使酸液逐漸蒸發直至體積減少或酸氣逸出。
冷卻與取樣
程序結束后,儀器自動降溫。待樣品冷卻至安全溫度后取出,轉入下一步稀釋或分析環節,如原子吸收光譜(AAS)、原子熒光(AFS)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(ICP-AES)測定。
三、結語
新型石墨趕酸儀通過高效紅外加熱與精準控溫,實現了樣品處理的自動化與標準化,顯著提高了實驗效率與數據可靠性。其科學設計兼顧溫控精度與耐腐蝕性能,適用于食品檢測、藥品分析、環境監測等多種領域。隨著實驗室自動化水平提升,石墨趕酸儀正逐漸成為樣品預處理環節基礎設備,為科學分析提供了更加穩定與可靠的技術支持。